中秋國慶,雙節齊聚璀璨星河,熠熠生輝月滿金秋,賞味佳節與國同慶,共譜天倫。2020年中秋&國慶雙節合一,期盼已久的小長假終于要來臨啦,心中的喜悅早已按捺不住幸福來得真是猝不及防,假期模式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?
中秋節
中秋佳節,此刻,動人的話不是“我愛你”,而是一句“爸媽,我回來了”,明月本無價,高山皆有情,不管你是在路上,還是在遠方,都有人在家里守候你的歸來,獨在異鄉為了夢想打拼的你,是否正在往家趕呢?都說現在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淡,但是,有些習俗是我們怎么也不能忘的。
吃月餅
《洛中記聞》說,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,味道極美,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,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。到了宋代,月餅有了“荷葉”、“芙蓉”等雅稱,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。宋代以后,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,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。餅面上的圖案,起初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,后來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。
燃燈
古人有“燃燈”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,在塔上燃燈的節俗,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,特別是廣東地區,各家于節前十幾天,就用竹條扎燈籠,作出果品、鳥獸及“慶賀中秋”等字樣,上糊色紙,繪各種顏色。中秋夜燈內燃燭掛于家屋高處,俗稱“樹中秋”或“豎中秋”。
玩兔兒爺
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“太陰君”,民間則不同,百姓們稱它為“玉兔兒爺”。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,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,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后就淡化了禮俗色彩,而游賞性質越來越突出,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。
飲桂花酒
屈原的《九歌》中有“援驥斗兮酌桂漿”、“奠桂酒兮椒漿”的詩句。但到了現在,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。
電話:18683829053
電話:0838-7205262
郵箱:1028792106@qq.com
地址:中江縣二環路西二段雄健汽車城E區23號